晚唐的风,总带着几分说不清的怅惘——既有王朝落日的余晖,也有旅人登高的愁绪。而许浑的诗,恰是这风中最清晰的回响。他以一支笔,将潼关的云、金陵的草、谢亭的雨、塞北的寒,都酿成了对仗工整的叹息。从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千古警语,到“昨日少年今白头”的时光喟叹,十首诗,便是十幅晚唐画卷,藏着兴亡的沉思,也藏着人生的冷暖。
许浑是晚唐重要诗人,其诗作以律诗见长,多抒发怀古、羁旅之情,风格清丽,对仗工整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. 《咸阳城东楼》
一上高城万里愁,蒹葭杨柳似汀洲。
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鸟下绿芜秦苑夕,蝉鸣黄叶汉宫秋。
行人莫问当年事,故国东来渭水流。
此诗入选初中语文课本,诗歌用云、日、风、雨层层推进,又以绿芜、黄叶来渲染,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,借秦苑、汉宫的荒废,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。全诗情景交融,意蕴藉而苍凉,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2. 《谢亭送别》
劳歌一曲解行舟,红叶青山水急流。
日暮酒醒人已远,满天风雨下西楼。
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,前联以乐景写哀情,后联描绘了日暮酒醒后友人已远去,只剩诗人在满天风雨中独下西楼的画面,将离别后的孤寂与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3. 《金陵怀古》
玉树歌残王气终,景阳兵合戍楼空。
松楸远近千官冢,禾黍高低六代宫。
石燕拂云晴亦雨,江豚吹浪夜还风。
英雄一去豪华尽,惟有青山似洛中。
此诗为许浑登临怀古的经典之作。首联便将陈朝灭亡的历史场景呈现,“玉树歌残”象征着南朝陈的奢靡与衰败,“王气终”直白地表明王朝覆灭,奠定了全诗的基调。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,曾经繁华的宫殿如今只剩荒冢与禾黍,展现出历史的沧桑巨变。颈联“石燕拂云晴亦雨,江豚吹浪夜还风”,运用比兴手法,借自然现象暗示朝代的更替、历史的变迁。尾联“英雄一去豪华尽,惟有青山似洛中”,表达了对英雄逝去、繁华不再的感慨,只有青山依旧,蕴含着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索,尽显苍凉悲慨。
图片
红叶晚萧萧,长亭酒一瓢
4. 《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》
红叶晚萧萧,长亭酒一瓢。
残云归太华,疏雨过中条。
树色随山迥,河声入海遥。
帝乡明日到,犹自梦渔樵。
诗人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,中间四句描绘潼关四周雄浑苍茫的景色,结尾句“犹自梦渔樵”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,委婉地展现了诗人的心境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5. 《汴河亭》
广陵花盛帝东游,先劈昆仑一派流。
百二禁兵辞象阙,三千宫女下龙舟。
凝云鼓震星辰动,拂浪旗开日月浮。
四海义师归有道,迷楼还似景阳楼。
许浑通过此诗借古讽今。诗的前半部分极力铺陈隋炀帝东游时的奢华场面,“广陵花盛”“百二禁兵”“三千宫女”“凝云鼓震”“拂浪旗开”等词句,将隋炀帝的奢靡与好大喜功展现得淋漓尽致 。后半部分笔锋一转,“四海义师归有道,迷楼还似景阳楼”,指出四海起义,隋朝灭亡,迷楼如同陈朝的景阳楼一样成为历史遗迹,深刻讽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道,也警示晚唐统治者莫蹈覆辙,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。
6. 《塞下曲》
夜战桑乾北,秦兵半不归。
朝来有乡信,犹自寄寒衣。
此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,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。通过描写桑乾河北夜战伤亡惨重,而次日家乡仍寄来寒衣的细节,烘托出浓烈的悲剧气氛,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。
图片
姑苏怀古
7. 《姑苏怀古》
宫馆余基辍棹过,黍苗无限独悲歌。
荒台麋鹿争新草,空苑岛凫占浅莎。
吴岫雨来虚槛冷,楚江风急远帆多。
可怜国破忠臣死,日月东流生白波。
诗人停舟经过姑苏宫馆遗址,看到黍苗丛生,引发了对吴国灭亡的悲叹,借景抒情,感慨国破忠臣死,蕴含着对历史兴亡的感慨。
图片
遥夜泛清瑟,西风生翠萝
8. 《早秋三首·其一》
遥夜泛清瑟,西风生翠萝。
残萤栖玉露,早雁拂金河。
高树晓还密,远山晴更多。
淮南一叶下,自觉洞庭波。
诗中通过“残萤”“早雁”“一叶下”等意象,细腻地描绘了早秋的景象,从夜中清瑟到清晨树色远山,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,表达了诗人对早秋到来的敏锐感受。
图片
登洛阳故城
9. 《登洛阳故城》
禾黍离离半野蒿,昔人城此岂知劳?
水声东去市朝变,山势北来宫殿高。
鸦噪暮云归古堞,雁迷寒雨下空壕。
可怜缑岭登仙子,犹自吹笙醉碧桃。
此诗开篇以“禾黍离离半野蒿”描绘出洛阳故城的荒芜,发出“昔人城此岂知劳”的感慨,借乌鸦、暮云、寒雨、空壕等景象,渲染出故城的衰败与凄凉,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。
图片
高歌一曲掩明镜,昨日少年今白头
10. 《秋思》
琪树西风枕簟秋,楚云湘水忆同游。
高歌一曲掩明镜,昨日少年今白头。
诗的开篇写西风中的琪树和秋意中的枕簟,勾起对楚云湘水同游的回忆,后两句“昨日少年今白头”通过今昔对比,抒发了时光易逝、人生易老的感慨。
后人对许浑的诗歌评价颇高,宋代严羽在《沧浪诗话》中称其“律诗熟于许浑”,可见其律诗在格律规范上的典范性。宋代欧阳修在《六一诗话》中曾说许浑诗“多佳句”。有人认为《咸阳城东楼》是《唐诗三百首》的遗漏之作,你觉得呢?欢迎大家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启远网-股票配资网-炒股资金配资-配资网站免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